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姜先生心系百姓,实有大爱,在下佩服。”
密室中,朱高炽不禁赞叹道。
原因无他,朱高炽只是敏锐地察觉到了姜星火刚刚提到的那句“也要采取包括实地调查老百姓意见”的真实意图。
“不错。”同样注意到了这一点的夏原吉亦是连连赞同,“虽说只是不起眼的一点提法,但若是往大了说,可谓是华夏历史头一遭!”
夏原吉这句话,细究起来,其实真不过分。
什么人能评价影响官吏的升迁罢黜?
华夏历史绵延数千年,这种权力从来都没落到过平头老百姓身上!
在汉朝,是察举官!
在魏晋,是中正官!
在隋唐,是门与阀!
在两宋,是士大夫!
从来都不是百姓!
——从来都不是!
而姜星火关于考成法和庸者裁汰之法的设想里,却偏偏提到了所谓的“也要采取包括实地调查老百姓意见”。
你说如果真的落实到大明帝国的地方基层,这一点真的会有多大用吗?
恐怕不见得。
但有跟没有,就是两个概念!
庸者裁汰之法,既然要考虑普通老百姓或者衙门行政对应人群的意见,那也就是说,对于地方官吏来说,考核的时候要听取一些普罗大众对其人的评价,哪怕可能这个部分在影响决策中占比很低。当然,这个规则也有可能被人所利用。
譬如有的地方官吏可以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伪装成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吏,或者通过造谣给同僚上司下属泼脏水,会影响从普通老百姓方面出发的这个评价,但无论如何,从底层视角来了解某一个官吏,都是制度改革值得迈出去,也是必须迈出去的一步。
“不错,老衲觉得这一点,很有利于官吏阶层的整肃。”
道衍转动念珠道:“在考成法中实施庸者裁汰之法,并且加入普通百姓评价的因素,哪怕有些地方最后走样了,沦为形式了,也可以开历史之先河。”
很简单的道理,使老百姓有一个理论上的渠道来监督官吏,让官吏在任内有哪怕一点点的压力,对于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这说明,他们不在是“失声者”。
朱高炽亦是想到了随父皇杭州西湖一行时,遇到的那个天资聪颖的少年。
那个名为“于谦”的少年,小小年纪,给同伴分鱼时,便说过类似的话。
若是我不为不能言者出声,他日我不能言,何人肯为我出声?
几岁孩童都懂的道理,在场的大明帝国高层决策者,如何能不懂?
把官吏在理论上置于普通老百姓的话语评价里,既可以让官声好的、能干的、清廉的官吏,在晋升时更加轻松,也可以对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哪怕装,这些封建官吏也得装出个样子,如果能对老百姓没那么苛待,或者少哪怕一丝的苛待,这个政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朱高炽阶段性地总结道:“若是父皇真的能下定决心,如姜先生所言,在整个大明推行考成法与庸者裁汰之法,恐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大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的行政效率,能让官吏之间产生竞争的氛围,这样就能让那些循规蹈矩的官吏,也在环境的压迫下勤奋起来。”
——————
“姜先生设计的这个‘缓冲期’,想来是极妙的。”郑和着实没忍住,最后还是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则的话,对于某些官吏,恐怕真成了灭顶之灾了。或许他们能力不差,只是周围的人能力太强?”
郑和的话,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这种特殊情况,确实是有可能出现的。
但郑和话音刚落,朱高煦却干脆反驳道。
“俺虽然史书读的不多,但范希文相公那句‘一家人哭,何如一路人哭’,还是读过得。考成法若是推行公平,庸者就该裁汰!何谈不是他差,而是周围人能力太强呢?”
这里朱高煦提到的,便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一件著名历史事件了。
庆历新政的吏治改革部分,其中的“抑侥幸”主要将矛头指向造成冗官泛滥的荫官制度;“择官长”,其实是“明黜陟”的具体实施措施,也就是选择优秀的官员,淘汰庸官、贪官和懒官。
而在实行“庆历新政”的过程中,北宋朝廷选派了一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国,检视地方官吏的为政情况,并据实报告朝廷。
范仲淹本人在巡察的过程中,根据每个人的政绩、才能和品德,对不称职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对精明能干、政绩卓著者加以迁赏。
赵桐芸没想到,死亡不是终结,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时停千年,文明不再,钢筋城市演变成了野兽丛林,面对如山高的怪物,人类能依赖的,只有手上一套来历不明的卡组。...
岳母好女婿,求求你别离开我女儿岳风,把我们洗脚水倒了。什么岳家柳家岳风柳萱...
鬼道一术,与阴阳相通,百家术法皆为所用。林子衿天生短命命格,自小易惹鬼缠身,辛得高人所救,成为鬼道传人。学成归来,收厉鬼,灭邪祟。与美人相伴,纵横校园都市,横跨阴阳两界,只为逆天改命!...
他是东临齐王,曾经叱咤沙场的战神,一场战事一个阴谋毁了他的骄傲她是安庆大将之女,一场背叛一场退婚毁了她的声名。一场上位者不怀好意的赐婚把本不该有交集的两个人硬生生凑到了一起,她一心保护好自己,但她只考虑到要怎么在那个男人眼皮底下安然脱身,却从未想过若是在那个男人那里丢了心该怎么办。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不能替代他心中的那人,她只想他好好的。她倾尽所有的付出好不容易换来他一丝的怜惜,却在另一个女子的算计中一点点被磨光,她的心也在一次一次的伤害中渐渐冷了,之后他更是轻易被人挑唆认定她不衷,她终于心死离开,放两人自由。可总有人不愿放过她,想夺她性命永绝后患,多年后她再次回来时,又会书写怎样的爱恨情仇。...
彼时,西边秦惠王初露锋芒,东边齐威王垂垂老矣,北边赵武灵王横刀跃马,南边楚怀王合纵天下。彼时,天下之言非杨即墨等等,这是哪个文盲说的?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