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 经香秘阁之遇(第1页)

在泰安,有一位心怀壮志、对山川盛景充满无限热爱与向往的士人。他自幼熟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不仅追求学识的渊博,更对世间的奇妙奥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听闻岱岳深处,有一处人迹罕至之地,那里景色绝美,仿佛是大自然遗世独立的仙境,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份神秘的诱惑,如同磁石吸引着铁钉一般,深深牵动着士人的心弦,令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探险之旅。

一路上,他遭遇了无数艰难险阻。茂密的荆棘如同一层层绿色的屏障,无情地阻挡着他的去路,尖锐的刺轻易地划破了他的衣衫,在他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血痕;崎岖的山路陡峭险峻,每一步前行都需要他付出巨大的努力,稍不留神就有失足滑落的危险。但这些困境丝毫没有动摇士人的决心,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目标的执着追求,挥舞着手中的柴刀,奋力劈开荆棘,手脚并用,一步一步艰难地向着深山腹地进发。

在一处静谧得让人感到有些阴森的山谷中,疲惫不堪的士人正准备稍作歇息。忽然,一阵隐隐约约的人语声传入他的耳中。那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又似从石壁深处渗出,缥缈而空灵,虚幻得如同梦境中的呢喃细语,让他瞬间警觉起来。他瞪大了眼睛,警惕地环顾四周,然而,映入眼帘的却只有空荡荡的山谷和高耸入云的石壁,不见半个人影。这诡异的情形让他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正疑惑间,“剨然”一声巨响,宛如惊雷在耳边炸响,震得山谷都微微颤抖。士人惊愕地望向声音的来源,只见眼前的石壁缓缓从中裂开,一道耀眼夺目、充满神秘气息的光芒如同一把金色的利刃,从裂缝中直直地刺出,将周围的黑暗驱散得无影无踪。

石壁裂开后,一座宏伟壮丽、美轮美奂的贝阙琼楼逐渐在峰顶浮现。那精致的建筑风格、华丽的装饰以及散发出来的庄严气息,让士人瞬间瞪大了眼睛,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张开,呆立当场。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置身于一场美到极致却又无比虚幻的梦境之中。此时,一位头戴儒冠、身着长袍的耆儒,迈着沉稳而庄重的步伐,神态端庄地沿着台阶缓缓而下。他的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岁月的沉淀,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范。士人带着满心的惊愕与疑惑,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跟随耆儒向那神秘楼阁走去。一路上,他的心跳如鼓擂,心中忐忑不安,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念头,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既充满了期待,又隐隐有些敬畏。

踏入经香阁,士人瞬间被一股浓郁醇厚、沁人心脾的书香气息所包围。只见阁内中堂摆放着以五色玉为函的初本经典,在阳光的照耀下,五色玉函散发出柔和而神秘的光芒,仿佛是圣教智慧的结晶,正静静地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周围环绕着历代官刊之本,白玉函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温润而庄重,它们皆朝向南面,那整齐划一的朝向,仿佛是在向圣教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无声地诉说着对先圣教诲的尊崇与传承。左右两侧则是各家私刊之本,按时代顺序整齐地庋置于苍玉函内,东西面排列有序。珊瑚签与黄金锁钥点缀其中,更增添了几分华贵与神秘的气息。东西两庑,沉檀为几,锦绣为茵,整个场景庄严肃穆,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学问的敬重与对圣学传承的严谨。士人不禁心生敬畏,脚步也变得愈发轻盈而庄重,生怕惊扰了这片神圣的学术净土。

士人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中的疑惑如潮水般涌来,终于,他忍不住开口询问经香阁名字的由来。耆儒微微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与赞赏,似乎对士人的好奇心颇为满意。他缓缓开口解释道,每当子刻午刻来临,这里的诸书会一字一句散发浓香,此乃因一元斡运,二气絪缊,圣人之心与天地相通,诸大儒阐发圣人之理,其精奥亦与天地相感。但唯有传此学者方能闻到,其他人则无缘感受。士人听闻,不禁对这神奇的现象感到惊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幅画面:在静谧的子刻午刻,诸书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文字化为一缕缕浓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圣学与天地共鸣的奇妙景象。他对圣学的奥秘越发好奇,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想要深入探究这背后隐藏的无尽智慧。

耆儒微微顿了顿,目光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与崇敬,开始讲述经香阁的历史。自尼山删定经典,大义微言便代代相传。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先圣孔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对众多经典进行整理删定,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汉代诸儒,他们距离古代更近,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先圣的遗风余韵,因此在训诂笺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专注于对经典文字的解释和考证,力求精准地还原先圣的本意,传承先圣之心。他们淳朴无争,一心只为探究学问,将先圣的教诲传承下去,各自传承师说,笃溯渊源,使得儒家学说在汉代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时期,斯文未改,儒家学说依然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者们继续秉持着对经典的尊重和传承。而至北宋,众多大儒齐心协力,勒为注疏十三部,这一伟大的成就得到了先圣的嘉许。然而,他们也深知,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说日兴,如果不加以保护和传承,儒家经典很可能会逐渐被遗忘,成为绝学。于是,为防患于未然,他们毅然决定建造这座经香阁,用以贮藏经典,守护圣教传承。

士人听得入神,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儒学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他看到了汉代诸儒在书斋中埋头苦读、笔耕不辍的身影;感受到了唐代学者们对儒家学说的坚守与传承;体会到了北宋大儒们建造经香阁时的那份忧虑与决心。他对先人的智慧和努力深感钦佩,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想要为儒家学说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耆儒的目光突然变得深邃而锐利,仿佛能够穿透士人的灵魂。他凝视着士人,缓缓道出他能进入经香阁的缘由。原来士人四世前为刻工,曾亲手刊刻周礼半部。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他或许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工匠,但他在刊刻过程中所倾注的心血和专注,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那残留的余香,历经四世的岁月流转,依然在经香阁中散发着微弱却又独特的气息,因此得以被感知入阁。士人听闻后,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与震撼。他仿佛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在简陋的工坊中,手持刻刀,一笔一划地在木版上雕琢着周礼的文字,那份对文字的敬重和对圣学的敬仰,穿越了时空的隔阂,在这一刻与他的灵魂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对自己前世与圣学的这一丝联系深感奇妙,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与这经香阁似乎有着某种特殊的使命与缘分,这种感觉如同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地推动着他走向未知的圣学探索之路。

士人在阁中与耆儒探讨经义,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汉儒与宋儒之别。耆儒微微皱了皱眉头,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说道,汉儒重师傅、渊源有自,他们尊崇师长的教诲,注重对经典的传承和延续,每一个观点和解释都有其深厚的学术渊源。而宋儒尚心悟、研索易深,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内心的感悟和深入的思考去探究圣学的真谛,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能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然而,汉儒或执旧文、过于信传,有时会过于拘泥于经典的原文和传统的解释,缺乏创新和突破;宋儒或凭臆断、勇于改经,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偶尔会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对经典进行修改,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他举例说道,如易自王弼始变旧说为宋学萌芽,宋儒未攻;孝经之争只在今文古文字句,这些争论相对而言无关宏旨,均姑置勿议。而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诸注疏,汉儒依据古义,这些经典的注释是汉儒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得出的成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和先圣的本意,宋儒在这方面确实难以企及。但论语孟子则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他们对这两部经典的解读深入细致,从字词的含义到思想的内涵,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非汉儒所及。士人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意识到,儒学的发展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过程,不同流派各有优劣,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他对儒学的不同流派和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仿佛在脑海中绘制出了一幅儒学发展的宏伟画卷。

士人在经香阁中缓缓踱步,目光在一本本古籍上轻轻掠过,每一本古籍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独特的历史,每一行文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他轻轻抚摸着书架上的典籍,感受着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心中对圣学的敬意油然而生。他感悟到学问之路漫漫,先辈们为了传承和发展圣学,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着对学问的信仰,不畏艰难险阻,不断探索创新。而自己,作为有机会踏入这经香秘地的人,更应珍惜这份机缘,传承和弘扬圣学。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在圣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自己的一生去追寻那无尽的智慧之光。

耆儒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严肃与庄重,向士人强调圣学传承的重要性与艰难性。他说道,圣学乃中华民族之瑰宝,是维系社会伦理道德、指引人们行为规范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人心浮躁,圣学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人被功名利禄所迷惑,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对圣学的追求;还有些人对圣学一知半解,却随意曲解和篡改,使得圣学的真谛被掩盖。但越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越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坚守圣学的阵地,将先圣的教诲传承下去。

他鼓励士人在世间传播经香阁的故事与圣学精髓,让更多的人了解圣学的伟大与神奇,激发他们对学问的热爱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士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他想起了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想起了在经香阁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这一切都如同火种,点燃了他内心深处的热情。他决定以此次经历为契机,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钻研儒学,将所学传授给更多的人。他要像一盏明灯,在尘世中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让圣学的光辉能够穿透黑暗,温暖每一个渴望知识与智慧的心灵,不辜负这经香阁一行的奇遇与启示。

士人在经香阁的经历如梦如幻,但终需回归现实。他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激之情,向耆儒深深鞠了一躬,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是对圣学的敬畏,对耆儒教诲的感恩。耆儒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与期许。士人缓缓转身,带着对圣学的新认知和坚定信念,一步一步地走出经香阁。身后石壁缓缓闭合,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在为他送行。一切恢复如初,山谷依旧静谧,石壁依旧冷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但士人知道,他的内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从此,他将踏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在尘世中践行圣学传承的使命,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喜欢午夜奇谈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午夜奇谈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后王妃飘了

重生后王妃飘了

沈家九姑娘沈听雪前世眼瞎,错信奸人,致使沈家灭门,挚爱之人横死。再睁眼,回到十五岁那年,小姑娘撸起袖子,什么也不说就是干!众人发现,九姑娘那个草包不草了,有美貌有手段,还会撒娇求抱抱。而那传闻中狠辣冷厉的定北王,却伸手将小姑娘抱在怀里,眉目清朗,温言轻哄,乖,抱抱。PS女主有八个哥哥,还有一堆师兄表哥,身世神秘,团宠小公主。男主纨绔,又帅又腹黑,宠妻狂魔。另本文小甜饼一枚欢迎来啃一捧雪的其他作品...

最佳上门女婿

最佳上门女婿

被迫当了八年废物的我,却有一个貌美如花的老婆,现在丈母娘打算把我老婆推给富二代!...

末世男在七零

末世男在七零

Ps今天晚上会早点更新,二更在2点我奶极品中的战斗机,重男轻女天天想着算计女主一家来补贴她大儿子大孙子。爹娘计算着怎么压榨全家,把堂姐卖了,给儿子送去念书,盖房子,娶媳妇。上头七个姐姐都是扶弟狂魔,叔叔婶婶还在拼命生,心心念念都是生儿子,女主还在三婶肚子里。从末世而来,三观不太正的某人,万万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无耻的家人,太棒了,所以他都不用下地干活了。还好他精神力跟了过来,第一天,李家的宝贝蛋跟娘斗智斗勇,先把奶断了。第二天,三岁看老,李家的孩子以后一定没出息,结果李家的小崽子指挥他爹带着木盆到了河边,对着河面嗷嗷几声,一条大鱼就跳进木盆。第三天,一大帮熊孩子都带着自己的家当,对着大河练嗓,仔细听,都是嗷嗷叫肉肉肉,不相邪又觉得丢面的大人,三更半夜的出来试一试。李寡妇横眉,全都是傻逼,当谁都有她孙子的福气啊!喜欢看年代文的小姐姐可以收藏我的专栏预收文①穿越在七零末~所有人都觉得知青回城后,会抛弃妻女,他就不预收文②八十年代之我是军嫂~鲤鱼精报恩,一心阻止婆家发财穿成极品奶奶~她只能静静地修真,为什么儿子戏这么多...

步步宠婚

步步宠婚

许容容的母亲去世不过三个月,继母就被迎进家门,甚至还带来了一个心机婊妹妹。父亲骗她,继母欺她,妹妹各种算计她。为了摆脱困境,她孤注一掷,用一纸契约将自己卖了出去。却没料到,买主竟然是最负盛名的商界传奇人物裴墨衍。原以为这只是一场公正平等的交易而已,可后来才发现,他早有预谋,一步一步将她宠坏,让她再也离不开他。*遇到了裴墨衍,许容容觉得很憋屈,明明结婚的时候说好只是走个形式而已,可为什么婚后,他总是能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次又一次的压倒她,然后在床上各种花样的折腾她。说好的S市最冷酷的商界精英呢,说好的只是契约婚姻呢,这个总裁,貌似和外面那些妖艳贱货很不一样不知不觉,她已沉沦,再无翻身的可能。...

荣医

荣医

凡事皆有因由。想当年宋熠落魄乡野,形同废人,谁嫁谁倒霉。江慧嘉好死不死跳进坑里,偏嫁给了他。于是江慧嘉同他商量我给你治病,你给我和离书,我们约法三章!只等宋先生病好,她就功成身退!许多年后,宋熠功成身退?呵呵当宋熠终于登上一品大员高位时。皇帝问他有什么想法。宋熠答臣为内子请封一品诰命。昔日你予...

全职公敌

全职公敌

古老的职业素养和超前的科技威力结合,造就了游走在神秘和科学之间的强大职业者。只不过这些职业者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嗯,客气一点称之为怪癖吧。在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