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73章温水煮青蛙计划
他的思路很清晰,一般种麦子的,除非大户,很难一次性卖几千斤冬麦。在他们采买的那几家粮铺里只要稍微一打听,谁家麦子卖的最早,数量还多,差不多就是谁家了。
他把由子派出去打听,回头又对猎户道:“你等着吧,早晚让这姓谢的给你赔命。”
把猎户交给随后赶来的魏五安排照顾,他自己快马加鞭赶回了上京进宫。
宣宁帝已经从高大人他们嘴里听说了这事,有去年的铺垫,他确信就是谢秉之打杀无辜百姓冒领功劳。
等容棠说完他自己的猜测,宣宁帝瞪眼,“这么说,他收回来本来就是冬麦?”
“八九不离十。陛下,这两种麦子外表一样,但本质上存在巨大差异。谢秉之着手播种,春天撒下冬麦,怕是要绝产了。”
“也就是说,极大可能连秋天收获都没有,直接浪费种子?”
“是这样。臣答应了猎户替他申冤,还望陛下明断。”
宣宁帝不在意一个百姓生死,只是好不容易压下的谢家又有点抬头迹象,很不甘心。
“这两日朝中有人替谢家发声,单凭一个人的口供,怕也奈何不了谢家。就算定了谢秉之的罪,这也只是他一个人的错,恐怕牵连不到整个谢家。”
宣宁帝冷待谢家一年有余,也仅仅是冷待,没有入罪。因上一年宫宴丑闻只有宫里和谢家知晓,并未外传,宣宁帝想一举废掉谢家,难度还是很大。
毕竟谢家做为四大世家之一,建朝之初与南宫皇族有过约定,非谋朝篡位不得刀兵相向。
谢太傅称病一年多不问朝政,他手上的权利被王家,郑家,崔家,和皇帝分了一大部分,但朝野影响力并没有小很多,经过谢秉之不断的经营新形象,谢家又快成了发现早熟麦子的大功臣,最近声望上涨,一些官员呼吁谢太傅重新上朝议政。
呼声越来越多,逐渐给宣宁帝带来了压力,是时候收网捕获谢秉之,就算不能打废整个谢家,至少他这个功劳完全破灭,谢家想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陛下就让他折腾,他手上总共就那么些种子,嚯嚯完了就消停了。陛下再假意让他重回故地寻找遗落的种子,等真相大白,不能把谢太傅怎么样,谢秉之这条命还不是捏在了陛下手里。谢家下一代只有这个谢秉之,谢太傅想留他的命,需要拿什么和陛下交换,还不全由陛下说了算。”
宣宁帝似笑非笑,还是这个小子,没在心里笑话他身为一个帝王,想废一个家族这么磨叽,反而为他想办法达成心愿。
“你不觉得朕很无力吗?”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到他这里,要定一个人的罪前瞻后顾,全无威风可言。
“陛下,这不是无力,这是温水煮青蛙。陛下要除谢家,还要顾虑其他三家兔死狐悲,因此动作不可太大。总要让天下人明白,陛下对谢家是很宽容的,仁至义尽,是谢家不断作死。”
一旦动作大了,其他几家不免发现,陛下最终的目的是将四大世家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实现他的终极集权制度。
宣宁帝没有说话,目光微闪,举起茶杯喝了一口。
“建安伯,最近你很忙啊,半个月没有上朝,也没有进户部署衙,罗尚书对你意见很大。”
“臣请了假的。再说就算请假,也还是为了户部事务呕心沥血。”
容棠捶着胸口,咳嗽两声,“臣偶得一个古方,改进琉璃制作工艺,若成了,将是划时代工业改革。再说,我也有为了农田建设做贡献啊,比谢秉之那个小偷更加的辛苦,臣可有贪一星半点功劳?”
“行了,朕知道你不容易。罗尚书因循守旧,但也没有很大的过错,眼下不宜动他。既然你和他共事不愉快,不如这户部侍郎的差事辞了吧?”
虽然早知道有这一天,容棠还是肉疼,正三品啊,很多人一辈子达不到的高度,去了侍郎的实缺,他还只剩下两个虚爵,重新变成纨绔行列。
更重要的是,他穷,他需要这份俸禄。
“别呀陛下,臣没有感觉不愉快,也没有受到压制。”
一向都是罗尚书感觉不愉快,感觉受压制。
“你也别留恋了,户部那地方人多眼杂,到处有人盯着,且你在那里确实屈才。朕打算给你换个部门。”
容棠重新打起精神,“哪一部?”
“是六部之外的部门。”
八零后的沈飞扬辛苦拼搏,却在年过半百的时候惨遭车祸,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不是医院的白墙,也不是到了阴曹地府,反而是穿越到了五零后小姑娘沈云芳身上。好死不死的,小姑娘现在刚刚十五岁,也就是说,她穿越在了吃不饱穿不暖,还动乱万分的七十年代。哼哼,这些都难不倒在社会中拼搏了大半辈子的智慧女人,且看她怎么左手鸡右手鸭...
一个寒门天才,一个残酷的世界,一部不屈的斗战史。拥有绝世传承的少年,为了追寻心爱的女子,从边陲小城踏出。之后一路战胜无尽天才,横扫各路势力,一步步踏足万界巅峰!我不是针对哪个神灵,我是说,诸天所有的神灵,都是辣鸡!...
...
上辈子的方萍英,因为她的不知足,她的贪慕虚荣,毫不留恋的将千般维护她的男人推向别人,最后她却凄惨潦倒的过完一生,晚景凄凉。重活一世,方萍英有很多事想做。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再次俘虏这个宠爱了她两世的男人。关键词军婚,爽文。文现代架空,切勿对号已有完结作品荷香田园肥田喜事极...
苏贝打死也不会想到,临时抓了个司机结婚,抓到的竟然是堂堂陆氏集团的掌权人陆赫霆。 婚后,她带着双胞胎认真工作养家糊口。 丈夫是司机有什么关系?她这...
靖康之耻乃至于大宋灭亡真正根源,不在所谓的冗官冗政冗军之类的问题上面,那些不过是用来挡住屁股蛋子的遮羞布而已。真正的根源,就在赵大得位不正上面,就在赵二斧光烛影上面,就在赵宋这些没有血性的怂蛋皇帝身上,在这些敢喊此非儒臣待遇,被惯坏了的士大夫们身上!朕,功盖三皇五帝,德配尧舜禹汤,诛卿九族,掀了这桌子!都是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