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苏门四学士中(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以填词论,秦观最为杰出,黄庭坚的诗造诣甚高,与苏东坡齐名,后来成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在文学与书法方面,黄庭坚天才极高。他一生专力作诗,态度极为郑重。其所传诗篇,几乎都是精心结撰的,没有败笔、懈笔。但是他作词态度则不然。
词在宋代是很盛行的歌唱乐曲,黄庭坚在与朋友往还,歌筵酒席之间,也不免伫兴而作,他的态度是随便的。因此,按照词的通常标准来衡量,对黄词的评价不是“当行”,而是别派,但是黄词又确实是“用意深至,非小才所能办”,甚至可以“超逸绝尘”,他的词的缺点是喜用生僻字,爱用通俗成粗俗的字,并且多可笑的句子,格调不高。如果排除黄庭坚词中这些糟粕之作,而观其佳者,确实又有其独到之处。
如《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绛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写出了黄庭坚潇洒超逸,卓然自异,不同流俗的襟怀,与东坡有相近之处。
又如在宋词中尚不多见的,抒写天伦情谊的作品,《谒金门·示知命弟》: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这首词抒写兄弟间的患难相依,情谊笃厚,辞句朴质。
这首词是黄庭坚于绍圣三年在黔州所作。知命是黄庭坚的弟弟,名叔达,他们兄弟间友爱甚笃。当绍圣二年黄庭坚由其兄元明陪同赴黔州贬所,未能携家。第二年,其弟知命携带自己的家眷并护送庭坚之子相及其生母自芜湖溯江至黔州,此后数年中,知命即留居黔州,陪伴庭坚,后又同至戎州。
黄庭坚天才极高,性情耿介,文学、书法都要“自成一家”,不肯依傍他人门户,黄庭坚论书法,曾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他在诗词创作上也是这个态度。
黄庭坚作词与东坡有一个相同的点,都是以诗法入词。尤其是黄庭坚,以他诗法的特点融入词中,显得朴老、明快、劲折,没有温、韦、冯、李、欧、晏诸家的幽约凄馨、烟水迷离的特色。
苏东坡虽然以诗为词,但仍能保持此体深美闳约的特质,既清雄、豪壮,而又韶秀、舒徐,其佳者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此则非黄庭坚所能及也。
叶家天才继承人被人残害,导致未婚妻退婚,更被赶出家门。隐姓埋名成为小家族上门女婿,机缘获得长生诀跟惊世医术,从此一飞冲天。这一次,他要洗刷屈辱,夺回属于他...
天家儿郎,凭我挑选,便是当着陛下的面,此话我亦敢言。她高贵冷艳睥睨众生,世间无一人一事能令她动容。直到她遇见了那一杯顶级雨前龙井。他为贪腐尚书屈膝求情罪不祸及妻儿。百官感念太子仁善。只有她知,罪是他揭露,尚书之位是他的人接手。他为疑似谋逆亲王奔走二哥孝悌,孤不信他大逆不道。宗亲盛赞太子重情。只有她知,谋逆是他策划,奔走是善后,让铁证如山,让旁人背锅。他为病倒陛下亲尝汤药,侍孝榻前父皇一日不愈,我便一日不食。百姓动容太子孝义。只有她知,毒是他所下,亲尝汤药,是让陛下没那么早醒来他对她温和又无害喀喀喀羲和,我虽体弱,凡你所需,我都能悉数捧于你。体弱?他定然不知她亲眼目睹他一剑取三人首级,别装了,太子殿下。他收敛病弱之态,眸光幽深灼灼逼人无妨你有多少选择,最终只能是我。...
现代女孩赵芳儿一朝穿越到七十年代,什么?吃不饱,睡不好,买个东西要钱还要票,连出门都要介绍信?!幸好空间在手,钱票?古董?全跑不了,再迎娶一个高富帅,嗯谁说穿越不好?明明这日子美的不得了...
爷爷去世的时候,轰动全城...
重生在零八年你会做什么,林寒告诉你,先赚它十个亿,然后你懂的!...
被美女总裁‘娶’了的孤儿何金银,一直被人看不起。直到有一天,一个老头子找上他,说他是隐国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