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就必须先成为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人。
对付盛气凌人的敌人,你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保持冷静,以不变应万变。
静观其变,相机而动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勾结,多次陷害立有大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间一场生死拼杀在所难免。
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屡次进言,劝李世民早作打算,抢先动手。李世民每到这个时候,便会面现苦容,叹息不止,说:“我们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纵是他们的不对,我又怎么忍心呢?还是委屈一下吧,时日一长,他们也许会知错悔改,一切就烟消云散了。”
别人都十分着急,深怪他心有仁念,坐失良机。李世民对此如若未闻,暗中却把他心腹的将领尉迟敬德等人找来,对他们说:
“你们的好心,我岂能不知?不过现在我们安排未妥,事无头绪,又怎能草率行事呢?事若不密,为人察觉,只怕我们先得人头落地了。还望各位详作筹划,切勿泄露。”
李世民边忍边动,加紧布置,由于他表面从容,处处示弱,李建成、李元吉果真被欺骗,暗中得意。他们按部就班,一步步地实施整倒李世民的计划,只想暇以时日,不愁大事不成。
不久,有报说突厥兵犯境,李建成便保举李元吉为帅,带兵迎敌。齐王请求李渊把秦王李世民的兵马归他指挥,李渊答应了他的要求。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一眼便看穿了他们的阴谋,李世民见群情激愤,故作痛苦的模样安抚众人说:
“皇上既已同意,看来我只能束手待毙了。这是天意,我又能怎么样呢?”
众人见此,信以为真,不禁泣泪苦劝;有的还要告辞而去,以示抗议。只有几个知情者以目示意,不露声色。
这时又有人进来密告李世民,说太子与齐王早已定下计谋,只等李世民等人给齐王出征送行时,便要密伏勇士,趁机全部杀光,然后太子登位,封齐王为太弟。
众人听此,情绪更为激动。李世民见火候已到,这才长叹一声,对众人说:
“我是被逼如此,各位都是明证。事已至此,只有先发制人,我们才能铲除强敌,保全性命。”
李世民分兵派将,伏兵于玄武门。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在此经过,伏兵齐出:他们二人猝不及防,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迟敬德砍杀。
没过多久,李渊便让位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
当你还没有充分的实力时,忍耐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等到时机成熟之际,来个一网打尽、大获全胜。
将计就计,后发制人
运用这种策略,往往是先让对方动手,自己主动退让一下,然后再反击,以制服对方。由于后发制人是在对手已经有了行动,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之时的应变,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临危应变术,也是特别适用于老实人的一种制敌术。
后发制人在军事上的运用很多。公元前500年冬,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等指挥下,千里迂回,从楚国防御薄弱的北部边境深入楚地。吴军进至大别山一带时,先派先锋夫概出兵挑战,击溃了迎战的楚军。此时,孙武分析楚军主帅子常有侥幸取胜的心理,判断其必定在夜间前来劫营。于是,将计就计预先作了部署。果然,楚军想乘吴军立足未稳,夜袭吴军大营,这正好中了孙武的圈套。经过—场激战,不仅偷袭吴营的楚军被击溃,而且,楚军大本营也被事先安排的伍子胥、夫概等兵将所劫。
将计就计就是一种典型的后发制人术。顺着对手的计谋施计,使对手的计谋为我所用,或当对手用其计谋时,却落人我方的圈套,这就是将计就计的应急应变术。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孙权。孙权命陆逊率五万军兵迎敌。战争持续了几个月。到第二年2月,刘备重新组织兵力,沿江而下,向东吴发动了大举攻击。东吴军面对强敌,采取后发制人之策略,先让敌人进一步,退至夷陵(湖北宜昌境)一带。吴将陆逊领军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待蜀军士卒疲惫、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时,陆逊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以火攻大败蜀军。
将计就计不仅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在政治斗争中,也是一条重要的应变之术。公元201年,曹操掌权不久,急需人才,便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看出汉朝已国运衰微,朝权已落人曹操之手,他不愿屈节事曹。于是,他以患风病不能起居为由,拒绝应召。曹操马上杯疑司马懿是借口推辞,对己不敬。为此,曹操派人扮作刺客前去查验,一天深夜,刺客悄悄潜入司马懿的卧室,暗中观察,见司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挥刀向司马懿劈去。刺客暗想.司马懿如果是装病,见到利刀夺命,一定会匆忙招架。可是,司马懿只是睁开眼睛瞅了瞅刺客,身子仍然像僵尸一样一动未动。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佩刀,回去向曹操禀报。其实,司马懿在刺客潜入卧室之时就已察觉,并且猜到是曹操派来打探其病况的。他十分清楚,如不露马脚,定会安然无恙;若露出破绽,必然死在刺客刀下。
所以,司马懿将计就计,演出了这场惊险剧。年轻的司马懿蒙蔽了身经百战、向来机警的曹操,确实是非常人所能为之。
由此可见古人对将计就计,后发制人的运用已是炉火纯青了。
《荀子·议兵》云:“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躲在幕后
三国枭雄曹操在发迹称霸的过程中也玩了几手漂亮的幕后策划戏。他在当时群雄并起、危险四伏中,把别人捧上前台,自己在幕后操纵,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曹操刺董卓失败,马上逃离洛阳,回去整合兵马,会同袁术、袁绍、孔融、马腾、孙坚等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在这些力量中,曹操拥有较强的实力,且作为发起人,理应以他为盟主,但他却主动谦让,把盟主位置让给袁绍。并说什么“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其实他正是看穿了袁绍的虚荣和较弱的缺点,既让他作出头鸟,又可以使自己把握实权。果然袁绍心中大喜,心甘情愿地当了冤大头,结果在群雄逐鹿中四面受敌,力量慢慢削掉,最后终于被曹操吃掉了。
曹操这套阴谋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借力克力,借势灭势;二是可以暗中操纵,混水摸鱼,得渔翁之利。通过这次与十七路诸侯的合作,曹操几乎全部摸清了他们的底细,而对方则不知他的深浅。等到公孙瓒、孙坚等人看出他的野心时,已为时已晚。更何况此时曹操又玩了一手更高明的手段。
曹操杀入洛阳、消灭董卓后,便把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地盘许昌“供”起来。这一招更高明,他把汉献帝当成皮影,而自己则是耍皮影的。由于汉献帝的名头,诸侯都不敢对曹操轻举妄动,而曹操更是拉大旗作虎皮,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为大丞相,实则以天子名义对诸侯指手画脚。曹操的这一招,可谓把幕后操纵演绎到了极致。曹操后来的不断壮大,四方贤士猛将皆来投靠,不能不说与此有很大关系。
隋朝末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后不久,便选关中作为长远发展的基地。因此,他就借“前往长安,拥立代王”为名,率军西行。
李渊西行入关,面临的困难和危险主要有三个。第一,长安的代王并不相信李渊会真心“尊隋”,于是派精兵予以坚决的阻击。第二,当时势力最大的瓦岗军半路杀出,纠缠不清。第三,瓦岗军还用一方面主力部队袭击晋阳重镇,威胁着李渊的后方根据地。
这三大危险中,隋军的阻击虽已成为现实,但军队数量有限,且根据种种迹象判断,隋廷没有继续派遣大量迎击部队的征兆。但后两个危险却不可掉以轻心,瓦岗军的人数在李渊的十倍以上,第二种或者第三种危险中,任何一个危险的进一步演化,都将使李渊进军关中的行动夭折,甚至有可能由此一蹶不振,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渊急忙写信给瓦岗军首领李密详细通报了自己的起兵情况,并表示了希望与瓦岗军友好相处的强烈愿望。不久,使臣带着李密的回信又来到了唐营。李渊看了回信后,口里说了声“狂妄之极”,心里却踏实多了。
原来,李密自恃兵强,欲为各路反隋大军的盟主。他在信中实际上是在劝说李渊应同意并听从他的领导,并要求他速作表态。
李密拥有洛口要隘,附近的仓中粮帛丰盈,控制着河南大部。向东可以阻击或奔袭在江苏的隋炀帝,向西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取已被李渊视之为发家基地的关中。因此,李渊虽知李密过于狂妄,但人家确实有狂妄的资本。
为了解除西进途中的后两种危险,同时化敌为友,借李密的大军把隋炀帝企图夺回长安的精兵主力截杀在河南境内,李渊对次子李世民说:“李密妄自尊大,绝非一纸书信便能招来为我效力的。我现在急于夺取关中,也不能立即与他断交,增加一个劲敌。”于是,李渊回信一封,大意是当今能称皇帝的只能是你李密,而我则年纪大了,无此愿望,只求到时能再封为唐公便心满意足,希望你能早登大位。因为附近尚需平定,所以暂时无法脱身前来会盟。
李世民看了信说:“此书一去,李密必专意图隋,我可无东顾之忧了。”果然,李密得书之后,十分高兴,对将佐们说:“唐公见推,天下不是定矣!”
请不要用你的年薪来挑战我的零花钱,因为我一个月一千万零花钱!...
远古年间,天地巨变,神州九分,鼎足而立。这里百家争鸣,群星璀璨。肉身仙灵神通且看一个小人物,如何一步一步问鼎天下,走向人道巅峰。...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本书简介种田宠文商战空间双强腹黑,1 无忧很郁闷,因为在地摊上买了一个假货,被一个天大机缘砸中 穿越就穿越!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皇后王妃。她却穿越成小萝莉一枚,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还摊上几个极品亲戚,每天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鸡飞狗跳,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些窝囊气。 幸好家里的人都是好的。温柔的母亲,儒雅的父亲,聪慧的大哥,英勇的二哥,精明的三哥,坚强的四姐,可爱包子小哥,外加小萝莉女主一枚,顺便附赠一枚药田空间。看一家大小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打造一片盛世田园,创造一个悠然居。 P这是一个乡村姑娘步步蜕变的华丽成长史。 女主身世成谜,坚强勇敢。 男主腹黑美型,绝对强大。 男配个个不简单,女配绝对是炮灰。...
新书美人公寓,求各种支持,谢谢!!完本作品,尽情阅读!宅男李一凡带着神秘的人工智能,重生十年前,有事没事逗逗校花买买彩票,凭借着超前...
原生家庭的伤害有多大,或是自卑懦弱,毫无自信或是暴力成性,锒铛入狱亦或撕裂婚姻,妻离子散无数次痛彻心扉的感悟后,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