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庄哥,我们讲的是认识论,但是,还有一个价值观,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你说对吗?”
孙甘露说过: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求得一官半职,难免要舞文弄墨一番。套用这句话:一个读书人如果饱食终日有闲时间,难免要思考点哲学问题。
我们思考哲学问题时有个误区,就是以为自己思考的内容是自己的新发现。其实不是,我们所直接面对的问题,古人大多已经思考过,并给出了千奇百怪的答案选项。如果你书读得够多够透,就知道,很多问题不值得思考,你能够想到的,古人已经想过了。
古人那么多,聪明人那么多,书籍那么多,还真是负担,搞得我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东西,一翻书,才发现,人家已经有了N个答案。
这就是文科生的不可承受之重。文科,人文社科类的简称,它是探讨可能性的。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探讨必然性。
胡适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虽然他是典型的文科生,但其学术源流,来自于美国当时的实用主义,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很大。他的前一句用来形容文科,后一句更像是理科的研究方法。
当然文理分科也是近代的事,其实有许多东西,是分不好的。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搞不清楚,为什么地理属于文科。其实地理,比较确定地属于理科,地球物理,哪个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还有历史是文科,但其中的考古学,又有大量理科的成分。比如,通过碳14测定年代,就是物理的测试方法。
人的思维模式究竟是理科研讨的内容还是文科探讨的内容?这个恐怕不一定。因为假设可以有千万,可以大胆推测,但真相只有一个,需要小心求证。
当然,面对一大堆的选择,判断的倾向或选择的习惯,受价值观严重的影响,这是肯定的。
我只能严谨地回答这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小苟,价值观影响人的判断,这肯定是影响思维模式的。当然,与之同样重要的有生理、心理、习惯等各类因素。”
我这种回答,是典型的文科生回答,就是把可能的因素尽量罗列,貌似给出了许多答案,实际让人不知所云。如果用理科的方式回答,应该说:有几项影响因素,各占比多少,等等。
“庄哥,我跟李老师在一起时,经常听起他说,今天人心不古、道德堕落等之类的。我发现,许多老一代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感叹,这是不是有道理呢?”
“我只能说,他们这样感叹是有原因的。但他们的结论,是没有道理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当年在班长那里,看到他的一篇笔记:绝望的老人价值观。其实,绝大多数老人的价值观都是绝望的,不管在哪个年代。因为,他们的人生是绝望的。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明显听到死亡的脚步,感受一切皆空的现实,绝望中还寄托着一点点残存的希望,虽然他自己也知道,那一点点的希望,恐怕也是没影的。
不要说王师能不能北定中原,在他儿子活着的时候。就是北定了中原,他儿子祭拜,他能不能听到?人死后有没有灵魂,接收并感受到人间的信息,这都是没影的事。
人们总爱美化逝去的岁月,这估计与大马哈鱼临死前拼命游回出生地的冲动一样,叶落归根,也是人类的冲动。但是当树叶落下来,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一片树叶,落下来的命运很可能被人扫掉,估计是归不了自己的根的。
看得出来,小苟是一个真诚发问的人,那我就不得不给他谈论一些思考经验。当然,人生经验我没资格谈,因为我也不比他大多少,况且,经历也不一定比他丰富。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都爱讴歌逝去的年代,这与我们的文化密切相关。外国人怎么样,我不说,我只说,你接触的中国知识分子。”
我把话题框定在一个可以讨论的狭窄范围,免得出现大而无当的局面。许多人,在真诚讨论问题时,不确定外延的边界,结果,容易变成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连话题交集都没有了。
就像大学生写论文,刚开始提笔时,真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但议题太大,根本无法严密论证。这种学生是老师最头疼的,因为空泛,所以经不起推敲。
议题范围小,论证起来,才方便。
我们看论文题目,一般字数越多的,外延越小,越严谨,结论也更可靠些。题目字数越少,外延越大,越空泛,其实结论也似是而非。中国古代的散文,或者说政论文,往往题目字数小,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对大多数人的能力来说,这是不可靠的,只能说明作者胆子大。
要貌似能够证明一个大道理,不用逻辑,就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比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名篇,在当时,很有意义。但在今天,完全不符合逻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这纯粹是打比方,木的长短与水的远近,与国之安定,有必然联系吗?取类比象的笑话还少吗?世有五行,人有五官,这种笑话,还要讲吗?
当然不是说这篇文章不好,他给皇帝打比方,是劝说皇帝。最后的结果,皇帝听劝了。文章起了作用,说明他写得好。但有作用的东西,道理就一定是对的?
推理方法肯定不对。用他的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因为取象比类的方法不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是下定义。用教育学的方法,才可以打比方。
经验主义不代表科学,比如,有人说,贫血的人,要多吃猪血,吃啥补啥。这个推理有道理吗?毫无道理可言。但流弊却很大。比如有人说牛鞭壮阳,因为牛那东西长。或者说长得像棍壮的东西也壮阳,如山药。我见过在河南某地产的山药,因又粗又长,他们打的广告是“天下第一棍”,意思是这东西吃了,男人的那功能会大补。
这里有一个反证方法。古代皇帝是最皇宫佳丽成群,他们是最需要壮阳的人。古代中国,传统医学最为发达,取类比象的方式用得最多。难不成,皇帝最好的食品,是山药或者牛鞭?或者还有其它的药物?但历史证明,皇帝因贪恋女色而短命的,人数众多。
但如果有一部分人,吃了猪血,真的对贫血症状有帮助呢?这就比较迷惑人了。难道就证明了,吃啥补啥是正确的?其实,现代医学已经可以清楚地证明了。猪血含铁量高,对部分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是有一定效果的。对非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并不起作用。
当然,要回答小苟这个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必须得有几句大话开头。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来说,在思想流派上,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国人深远的,大概有儒、释、道三家。我分别讲一下,这三家对尊崇古人古风的习惯,是如何根深蒂固。”
一听我要讲大道理,小苟的眼光亮了起来,估计他上大学时,听老师讲的大多是建筑结构、力学之类的东西,很少听到这些,缺啥补啥吧。
“从山东人,或者说李老师最熟悉的儒家讲起。孔子讲克已复礼,是复什么礼?周礼。孔子崇拜的对象是谁?周公。这已经是孔子以前几百年的事了。孔子在理论上,把神仙崇拜改变造为祖先崇拜,这也是尊崇古人的意思。恢复古代的社会秩序,恢复古人的做人方式,这就是复古的倾向。”
小苟说到:“这我也注意过,因为比较熟悉嘛。读了孔子的书,总觉得有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觉。难道,其它两家也有这种倾向吗?”
“倾向有,但不是很明显。比如说道家,人称黄老之说。黄是黄帝老是老子。黄帝究竟怎么样,没经典详细记载,但《皇帝内经》足以反映其思想倾向了。比如里面提到,上古真人,如神一般的存在,就是其尊古思想的反映。”
小苟笑到:“我也听过一个讲座,在大学里,内经说上古真人如何厉害,还有中古、近古的人,总感觉,一代不如一代。”
“是的。这是道家。在佛家,也有佛法时代,也就是佛祖信世的时代。后来五百年属于像法时代,有佛像少佛法了。五百年后,进入末法时代了,圣法难闻。这也有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
小苟问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倾向呢?我是学术上有什么必然的要求吗?”
结婚一年,丈夫周而复始的在外面找女人,慕小西捉了一年的奸,终究还是没有阻挡住丈夫出轨的步伐。陪酒女,秘书,堂妹,再到最好的朋友,顾少宸睡遍了她身旁的女人。也睡死了慕小西的心。奶奶重病需要钱救命,高高在上的丈夫一毛不拔,慕小西被逼无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是南城只手遮天的人,从慕小西委身于他的那天起,她就知道他们之间不会有结果。可是最后还是沉醉在他醉人的温柔里。王子和灰姑娘毕竟只是童话,后来有一天,良辰吉时,他意气风发挽着他最爱的女人走上人生最辉煌的巅峰。而她站在台下,掩去眼中落寞,笑着祝福小舅舅,新婚快乐!百年好合!...
他对牺牲读大学机会供他读书的她说夫荣妻贵,我不会让你白牺牲的。毕业后,他对她说我是硕士,你是农民,我们没有共同语言,分手吧。半辈子过去,她七窍流着黑血你们就算给我下毒了又怎么样?我赚回来的这份家业,你们得不到!重生在一九五八年,她获取了前世记忆,开启了手中空间,走过大跃进,跨过饥荒年,在异界中发财,在军区...
三百年前,灵气复苏。林曙光重生觉醒,从拔刀开始,征战四方。击杀成功,夺取100000卡血气值获得杀法,一键提升夺无尽气血,铸无敌力量,一路横推,极...
四方大陆分天下,上有日月星河,下有山川万族,或兽!或翼!或龙!或凤!朕有一族!曰人。兽为盘中食!翼为拉车马!龙为族人图!凤为院中鸟!吾善养精兵百万,欲万族为囚!摘日月为冠!千里苍穹为人族战衣,万里黄土为人族疆土。踏尸行,浴血战,筑人族不灭战魂!这是一个种族主义者的争霸故事。以万界位面,为人族征程做祭奠!...
当人类开始踏入星河时代,古老的修行就焕发出来了新的生命力。修行,无论在任何时代永远不会过时。金刚经中,须菩提问释迦牟尼,要成佛,如何降服其心?。一句话,就道尽了修行的真谛,四个字,降服其心。心神通广大,所以孙悟空又叫做心猿。每一个人的心灵就是一尊孙悟空,降服心猿,就可成斗战胜佛。在星河大帝之中,梦入神机为你阐述修行的真谛。...
传闻之中,九天之上,通天仙路,无上仙门,一踏而过,便可永生。然而修仙者为求永生,前赴后继,为何又成为苍天眼中的毒瘤?人有法术,仙有仙术,天亦有天术。天术镇压一切,乃万术之祖,世间万法莫不始于天术。苏夜,一个穿越而来差点被当做祭品献祭给九天仙神的卑微生灵,又将怎样踏遍万仙,一破仙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一术镇天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