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四十四章 劝谏曹丕崔琰(第1页)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少好击剑,尚武事。及长,诵论语、韩诗。结公孙方等,师丛郑玄。袁绍辟之。绍出兵黎阳袭许都,琰谏阻,绍不听。未几,果败于官渡。绍卒,二子交争,争欲得琰。琰称疾固辞,获罪,赖阴夔、陈琳救得免。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罚琰为隶,后赐琰死。

崔琰是当时有名的正人君子。他早年酷爱武术,喜欢击剑,后来又跟随当时的经学大师郑玄学习儒家经典。由于他是冀州人,所以很自然地来到袁绍的手下当官,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都抢着要他,但是崔琰觉得这两位都不能成大事,声称自己有病,辞职不干,结果被关进监狱,差点儿被杀死。曹操平定冀州的时候,得到了崔琰,让他当别驾从事,当崔琰来拜见曹操时,曹操对他说:“我昨天审查了一下冀州的户籍,可以征召三十万大军,真是个大州啊!”崔琰义正辞严地回答说:“现在天下大乱,袁氏兄弟又互相残杀,百姓苦不堪言。您来到这里,也不先问问百姓的生活风俗如何,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反而先问户籍,这岂是冀州的百姓所希望的!”这话不禁让曹操肃然起敬,后来,曹操一直以崔琰为众人的表率、楷模,并让他主抓人才选拔和地方官员的管理。

崔琰之死,是曹操称魏王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在陈寿等史家笔下,曹操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在杀崔琰之前,曹操就曾经干掉汉末大儒孔融,帮助灭袁绍的许攸,辅佐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的评价为此三人“皆以恃旧不虔见诛”,都因为和曹操有旧交情,于是就蹬鼻子上脸对曹操不够恭敬,结果被杀,可是崔琰之死与三人不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崔琰被杀最让时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

曹操平定袁绍之后,曾经了解冀州的户口资料,看了之后很高兴,对臣子们说,在冀州可以召集到三十万军队。别人都替曹操高兴,唯独崔琰兜头给曹操一瓢冷水。崔琰说得义正词严:“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现在天下分裂,百姓涂炭,你曹操取得冀州之后不但没有推行仁政,关爱百姓,第一件事就关心能召集多少军队,实在是太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崔琰说完,群臣大惊失色,敢于如此触曹操的霉头,下场不知道多惨。可没想到曹操竟然改换脸色,向崔琰道歉。曹操是有大胸襟的政治家。政治家讲究实利,要生存首先要掌握枪杆子,可是曹操也顾及脸面,顾及所谓的仁义道德。崔琰的话很冲,可是符合自古以来的大义,曹操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屈服。但是,也就在这一刻,曹操厌恶崔琰的种子也就埋下。

有一位叫做杨训的官员,为了表忠心上了一道表章称赞曹操的功劳,言语之间免不了有几分肉麻,曹操看了身心舒畅,别人听了未免起一身鸡皮疙瘩。当时不少人议论纷纷,嘲笑杨训做人太丢分,顺带连曾经举荐过杨训的崔琰,也批评起来,不过这些人也就是私下里说一说,没谁敢端到台面上说,可崔琰公然写了一封书信给杨训,书信的内容是“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你的表章我崔琰已经看到了,事情办得不错罢了,陈寿解释说,“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陈寿认为崔琰的本意是讥讽那些议论杨训的人过于苛刻,不通情理。

不知道陈寿是如何得出这个论断的,因为曹操听说崔琰的原话可并不是这么想,曹操很生气,曹操说,世人如果生个孩子是女儿,当朋友询问生了什么,都会说“生女耳”,生了个女儿罢了,可见这个“耳”字绝不是表示什么赞成的意思。站在曹操的角度品味“耳”字,确实有些别扭,“会当有变时”,更是出言不逊,曹操觉得崔琰是在嘲讽自己竟然称了魏王,于是,崔琰被判处髡刑——把头发剃光以示惩罚,如果说这一次事件多少还有些影子,后来赐死崔琰,就完全是曹操臆测了。

《三国志》中记载,崔琰被剃光头发之后并没有进监狱,而是在家中反省,当崔琰见到一些宾客的时候,“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崔琰竟然对着宾客捻着胡须瞪着眼睛直视,有人就打小报告说,这就是崔琰心有怨恨啊,曹操大怒,就赐死崔琰。

真正让曹操起了杀心,是因为曹操还在犹豫到底选谁为魏国的世子,于是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曹操不想公开询问,免得激化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的矛盾。大家也都领悟了领导的精神,各自用密折回报曹操,唯独崔琰用奏章的方式公开向曹操回复,表示依照《春秋》大义,应当立子以长,并且大赞曹丕仁德孝顺很有谋略,完全能够继承大统,还慷慨激昂的表示,“琰以死守之”,自己会用生命去保护曹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知道曹丕最大的竞争对手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在古代那个看重宗法的年代,家族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崔琰竟然如此高调反对曹植做太子,到底耍什么心眼呢?最让曹操恼火的就是崔琰公然回答,置曹操于尴尬境地,于是,曹操厌恶崔琰,崔琰的侄女、曹植的妻子连带遭殃,曹操多次表示要推行节俭,不可过于奢华,有一次看到曹植的妻子崔氏,竟然穿着华丽的服饰招摇过市,曹操在高台上远远看到了,立刻下令赐死崔氏,从此就可见,曹操对于不遵守自己命令的人是多么无法容忍,多么厌恶崔琰了。

陈登的《先贤行状》中记载崔琰“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在天下人心中,崔琰就是正气的化身,是道德的标杆。就算是在崔琰受到髡刑,在家受罚的时候,那些士人们并没有趋利避害,依然纷纷拜访崔琰,崔琰家像集市一样热闹,崔琰人气很旺,可是这冲天的人气反而加速了崔琰的死亡,崔琰是正统的儒家士大夫,心中满是仁义道德,满是君王礼法。在袁绍手下,崔琰会不顾厉害的斥责袁绍,在曹操手下,崔琰依然不懂得看人脸色下菜碟,只要是不合礼法仁义,一律要仗义执言,但是只要是符合礼法的,也定然要公开表示支持。

崔琰的堂弟崔林,曾经和陈群等人一起讨论谁才是冀州第一名士,崔林认为崔琰是第一人,可是陈群却认为,崔琰“智不足以存身”,在保全性命方面崔琰还有不足,可崔林不无鄙夷的说:“大丈夫有邂逅耳!即如卿诸人,良足贵乎!”君子所看重的只是有没有遇到明君,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至于如何保全性命,何必在乎呢?后来,陈群依附曹操,身居高位,之后又追随曹丕,主持废掉献帝,官拜三公,成为官场红人。可是,在崔林等传统士人心中,陈群却不过是一个出卖礼法,没有原则的小人,根本不能和耿介忠贞的崔琰相比。

喜欢史事讲将1三国明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史事讲将1三国明

热门小说推荐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豪门重生之妇贵逼人

7年婚姻。相见如宾,浓情甜蜜。到头来,镜花水月。倾尽所有,换来一场蓄谋已久的杀人灭口。那一天。陆漫漫怀着还不足2月的孩子,死于一场车祸。离奇的车祸,却意外获得重生。陆漫漫再次睁眼,回到还未嫁人之时。她凌厉的眼眸一紧,嗜血的微笑,风华绝代。重生一世,她誓要,血债血偿!为此!陆漫漫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渣男,毅然嫁给了上一世的死对头,这一世本不该去招惹的男人。她说,我送你锦绣前程,你助我斩妖除魔!他邪魅的嘴角微扬,低沉的嗓音道,一诺千金。精彩片段一都说文城陆家千金陆漫漫,琴棋书画,聪慧过人,贤良淑德,温柔大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文城所有男人心目中的贤妻良母男人低沉的声音显得那般的漫不经心,只是不知这般凶恶残酷,心胸狭窄,瑕疵必报,阴谋算计还表里不一的女人,是谁?陆漫漫抬眸看了一下男人,遂问道,姐都被人害得倾家荡产死无全尸了,你还让姐继续装逼?!男人眉头颤动。打个比方,当你想要放屁的时候,你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憋住了,最后的结果你知道会怎样?陆漫漫一字一句,屁从嘴里面吐出来,恶心的是自己!男人脸色直接黑透。精彩片段二不是形婚吗?陆漫漫死拽着两条杠的早孕棒。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我怀孕了。我身体各个器官都很健康。莫远修,重点是姐怀孕了!怀孕了!怀孕了!陆漫漫气急攻心。所以?我不打算留下她。男人微抬眸,一脸淡薄,还记得我们交易达成时我说的话吗?一诺千金?陆漫漫扬眉。记得就好。什么意思?陆漫漫莫名其妙。生个千金。男人说的慢条斯理。陆漫漫一口老血差点没有喷出来!她说过要生的吗?!简介小白,内容绝壁正剧!本文是一枚一心只想要辅助丈夫成立丰功伟业的贤妻良母遭遇最爱人背叛后,意外重生重活一世,在报复渣男的过程中重新收获爱情的豪门故事。精彩,不容错过,欢迎跳坑。PS本文架空...

十方武圣

十方武圣

末日荒土,世宗三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中央皇朝崩坏,各地群雄割据,门派独立。魔门妖党隐于暗处作乱,帮派相互征伐,混乱不堪。天灾连连,大旱,酷寒,暴雨,虫灾,人民苦苦挣扎,渴求希望与救赎。大乱之中,各...

风水宗师

风水宗师

我是爷爷捡来的孩子,他老人家一辈子给人看风水却始终不肯教我这套本事,直到他去世后我才拿着他留下的书自学了这套东西,学会之后我才发现了爷爷不肯教我的真正原因...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

隐婚,天降巨富老公!

苏贝打死也不会想到,临时抓了个司机结婚,抓到的竟然是堂堂陆氏集团的掌权人陆赫霆。  婚后,她带着双胞胎认真工作养家糊口。  丈夫是司机有什么关系?她这...

夫人别贪欢,傅总带千亿携子求入赘

夫人别贪欢,傅总带千亿携子求入赘

盛以若与傅兆琛是假偶天成。她图他庇护。他贪她美貌。成年人的游戏取于利益,缠于欲望。三年情断。有人问盛以若,她和傅兆琛是什么感觉?身,心愉悦。有人问傅兆琛,他和盛以若怎么打发时间?日,夜贪欢。你我皆是俗人,应懂得难以启齿的往往不是感觉,而是感情。落魄美艳千金VS霸道矜贵阔少双洁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