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690年12月底,山东莱州府,胡志刚刚刚结束了一次疲惫的旅程。
这趟旅程的起点是海州港,终点则是东岸重要商港胶州港。这趟旅程表面上看起来无甚出奇之处,毕竟现在东国与清国已经开放边境,展开互市贸易,一个清国人前往东岸境内也没什么,只要有路引就行。但如果这个人此番前往东岸境内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考察世情,并顺带带回一些受控的书籍呢?那样事情可就有点意思了哦。
胡志刚是胡庸的堂侄,跟在他身边很多年了,一贯精明伶俐。因此这次冯瑜起意要派人到登莱,胡庸便推荐了他的这个堂侄,让他带了两个人,携了一些银两,乘坐一艘经海州前往胶州的荷兰商船,最终抵达了东岸境内。
“胡爷,您要的书都在这里了。放心,这些书报都是东国公开出版,可以随意看,不会有人来干涉。至于您要的那批禁书,小人也已经准备好了,就在码头那边,只待您离开时取走了。”胡志刚坐在软塌上,刚刚喝完一杯茶,略略解了些疲乏,闻言立刻嘉许道:“老陈,辛苦了。胡某回去后定然会禀明师爷,不会薄了你的功劳的。”
“那小人谢谢胡爷了。”一位贼眉鼠眼的中年人听后立刻笑着说道:“小的就不打搅您了,码头那边还有一批货要清点下,您慢慢看,小人先告辞了。”
胡志刚含笑将此人送出去后,便伸手拿过了一些书报,翻看了起来。他是读过书的,而且还读过不少年,只不过因为无法取得功名,不得不离开老家投奔族叔混口饭吃。这些年他跟在胡庸身边东奔西跑,京里待过,地方上也去过,人情世故磨炼得比较出色,对万事万物也有自己的看法,因此这会在拿到下面人提供的书报后,立刻津津有味的翻看了起来。
“唔,这段有些意思。‘旧制度就像保存在密闭古墓里的腐朽尸体,一旦接触外界新鲜空气,就必然要解体……’”胡志刚一边喝茶,一边对这些书报上的内容评头论足:“这话怎么越读越像是在影射我大清国呢。旧制度的消亡,唉,很多东国书籍里都在谈这东西啊。不过,咱大清国不也是在改么?不合适的,改一改,总会合适的。”
“清国之茶厂管理不善,产量低下。各厂之官方督办与私人股东之间矛盾甚深,时常争斗,此谓旧体制不适应新生产力关系……”读到这里,胡志刚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待读完后,他又显得很是泄气。
作为胡庸胡师爷的得力干将,胡志刚也参与过一些经济事务,对邻近州县的一些事情也有所耳闻。这篇报道应该说的是响水茶叶公所利用官督商办模式,搞茶叶生茶、包装、运输、销售,与东国茶叶展开竞争的事情。
这大概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一度搞得红红火火,与东国茶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商战,吸引了很多荷兰商人跑过来拿货,很是挤占了不少东国茶叶的市场份额。只是好景不长,在看到这些厂子红红火火,企业日进斗金之后,一些人就眼红了,然后开始了激烈的内部倾轧,如同历史上上演过无数遍的同类曲目一样。
另外,遭到了重击的东国人迅速调整了过来,他们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用更好的产品质量以及更稳定的交货能力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利益交换的方式,重新签订了稳定的商业合同,甚至于,他们还拉拢了一些英格兰商业到宁波去看货,一下子就将市场主导权再度抢了过去。
就这样,外部需求降低,内部人事撕逼不断,清国茶叶公所的官员也换了一整茬,曾经商站的豪言壮语成了一个笑柄。现在响水的茶叶加工厂们,基本上是低调了很多。新上任的茶叶公所官员们频繁拜访几个大商人,与他们一同商讨对策,看看该怎样才能重振声势,毕竟现在大清国非常需要白银啊。
“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品质参差不齐,唉,怪不得斗不过东国人,这差距确实不可以道里计。”看到东国人的报纸上洋洋自得地数落清国茶产业的不是后,胡志刚的心里顿时有些不是滋味了,但却也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如此看来,冯大人在海州大力推行并以身作则的新的工作作风是很有必要的,很多事情,就是管理不行,就是给那些庸官劣吏给坏掉的。
“襄阳堤路长,草碧柳枝黄。谁家女儿临夜妆,红罗帐里有灯光。雀钗翠羽动明珰,欲出不出脂粉香。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贾生十八称才子,空得门前一断肠。嗯,好词,好字,词意境美丽,字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李大哥,这幅《襄阳曲》可务必要送给我,好回家裱起来,细细赏玩。”武昌黄鹤楼上,活跃在顺国湖广地区的两位大买办李难先、张绍宗二人又相聚了,只听张绍宗又说道:“浪漫、率真、纯情,如诗如画,荡漾着一股青春的美丽。李大哥写这首词,是很欣赏湖北的民气喽?”
“嗯。”李难先丢下了手里的毛笔,点了点头,道:“湖北民智直好义,不事夸张。人好鬼神,尚劲悍,知耻负气。户尚诗书,士安诵读。衣冠薮泽,琵琶多余饭甑,名士多余鲫鱼。此等上好天府之地,我等若不抓住机会,做出一番事业,岂不可惜了?”
说实话,李难先刚才那番话对湖北的评价那是相当之高了。他赞扬湖北人民聪明、直爽,急公好义,知耻后勇,同时也坚韧能战。而在文化方面,作为继承楚文化核心的湖北又书香遍地,文化繁荣,名人雅士甚多。这话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同时也清晰地体现了已经在湖北投入巨资的李难先对这方水土和人民的看好,他觉得以湖北的基础,未来如果能够好好经营发展的话,那么是可能成为大顺的经济重镇的。
东国人强于技术、强于管理、强于制度,这些东西,难道湖北人民无法学习了解吗?李难先很显然不这么认为,他固执地认为,只要朝廷支持,地方官员不捣乱,他又能得到一些实权人物的保驾护航的话,是肯定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的。而这番大事业,同样也可以倒过来继续推动顺国思想的解放,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
大顺有两千余万民众,带甲之士数十万,若是武装了东岸人的轮船、火枪、大炮,这世上难道还能有谁可以撼动他们吗?大顺是志在统一天下的,李难先固然是东岸人的买办,但从内心深处的倾向来说,他还是希望顺国能够定鼎中原,然后把东国人赶下海,统一汉地,恢复盛世中华。
而这,就要靠他们一手一脚做起了!大发永航运字号目前已经渐渐走上正轨,从黑水订购的几条船也已经陆续到货。李难先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小目标就是,抢夺部分被东岸人把持的长江航运业务。大顺的货由大顺自己人来运,这样能节省宝贵的金银硬通货,同时还能发展自己的运力,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像李难先、张绍宗这种曾在东岸长期生活的买办们,对于像制茶、纺织之类的新技术也比较了解,从东岸人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术。因此,他们现在在湖北、湖北等地开办自己的茶厂、纺织厂后,就开始把这些新技术慢慢应用了起来,以提高生产效率。应该说,他们的这种尝试还是挺有效果的,李难先在羊楼洞的焙茶厂、张绍宗在巴陵县的纺织厂,都发展得相当不错,单就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来看,也许不如东岸人开办在宁波、登莱的许多工厂,但比起北面清国同行们开办的那种所谓的官督商办类企业来说,是要强上一大截的。
而李、张二人的举动,也带动了顺国境内其他一些商人的效仿。如今民间风气愈来愈开放,保守势力的声音受到了极大的抑制,顺国江西、湖南等地效仿东岸人开办的缫丝厂(使用半机械化技术)、蛋粉厂(从东岸进口打蛋机,然后开始仿制)、砖窑厂(采用新式轮窑技术)以及制烟厂、碾米厂、食品厂、木材厂等等,慢慢变得随处可见,这些无疑都极大提升了顺国的经济实力。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李、张二人慢慢发现,随着东国远东这边的官员换了几轮,他们现在对于花费巨大代价干涉中国局势越来越没耐心。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新锐官员们,他们对于攫取经济利益更感兴趣,而不是会花钱的战争或阴谋。李难先原先没想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后来通过与一些东岸官员的接触,渐渐知道这个国家如今竟然已经有了七百多万人口,对东方人口的需求已经不是那么迫切的,这似乎是他们的政策出现松动的最主要原因。
李、张二人一致认为,这或许就是顺国的一大机会了!如果他们把远东那几个比较好战的官员召回国,换成熟悉经济事务的官员,那样可就更好了!
做我的情人,到我玩腻为止。第一次见面,他强占她,逼她做情人。33日地狱般的索爱,沦为恶魔的禁脔。钱赚够那我滚了,再见。她包袱款款走得潇洒。恶魔总裁全世界通缉女人,想逃?先把我的心留下!这是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游戏,谁先动情谁输,她输不起,唯一能守住的...
弘治十一年,弘治中兴正由兴盛走向衰落,贤臣们年衰致仕,内阁三人渐渐老去,弘治皇帝励精图治,也无法将大明推向更高的太平盛世。此时,京城西北角的破旧院落中,一个书生正翻阅着史料,检查这个大明和穿越前那个,是否严丝合缝。...
透视神医是一本其他小说。更多好看的其他小说,请关注啃书小说网其他小说专栏或其他小说排...
伟大的汉王朝渐渐走向了末路。数十年间,人间沦为鬼域,白骨遮蔽平野,天下龙蛇纷起,竞问鼎之轻重。尸山血海之中,一名年轻的武人持刀起身,茫然四望,但见凛凛英雄...
...
与世无争,与人无忧,碧天海阔的海岛,广阔无边的牧场,历史沉淀的庄园,没事考考古,发掘发掘史前文明,没事修修仙,畅游天地之间yy爽文。...